目前,生科院已拥有一支学科、学缘、学历和职称等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任教学与科研力量,基本形成了一支教学效果好、学术科研水平高、年龄结构合理、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:目前学院教职工83人,平均年龄38岁,其中专任教师64人,教授(含校聘)18人,副教授(含校聘)36人,博士生导师16人,硕士生导师53人,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5%,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经历的教师占45%,近年,学院从美国、加拿大、芬兰等国家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,先后选派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美国莫尔豪斯医学院、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进修访学;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,推动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学科发展。生物学学科获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资助。学院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重点发展联合基金1项,获省级“六卓越、一拔尖”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项,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,获省“百人计划”1人,获省“百人计划”青年项目3人,获省教育厅“优青项目”3人;安徽省级教学名师1名,获选“安徽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”2名,获“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1名,获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1名,海外百人1人,人才标签老师比列占24%。
学院拥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、流式细胞仪、高效液相色谱、超高速冷冻离心机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、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、凝胶成像拍照系统、全自动封闭式脱水机、自动组织包埋机、全自动轮转切片机、多功能自动染色机等多种仪器设备,秉承“统一管理,资源共享,开放共用”的原则为教学、科研及社会提供各项服务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学院共获得2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,21项省级课题,校企合作项目1项,累计各类科研经费3千余万元。科学研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,教学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,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,省级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。先后在国际期刊发表82篇SCI论文,6人次主编、副主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,12人次参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。
在人才培养上,学院注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,实行系统化和模块化教学,突出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,对本科生施行导师制,开展一大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育计划、拔尖人才培养计划、学科专业竞赛培育项目等。学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,在学校领导下,坚持规模、结构、质量和社会需求协调发展,以教学/科研为中心、以改革发展为主题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、以师资建设为重点、以实验室建设为保障,全面提升教学、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,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质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,实现跨越式发展。